当前位置:京报网首页 > 音乐周报 > 正文

“流行歌” 《团结就是力量》从不过时

2021-04-21 08:14

音乐周报

记者: 本报记者 李澄

这张照片是原中国文联主席、著名音乐家、时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周巍峙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一张宝贵照片,记录的是1943年,《团结就是力量》在北庄村演出的瞬间

牧虹

卢肃

今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革命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给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向乡亲们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并特意提到,“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你们带领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摘掉了贫困帽子,我感到很高兴。”并且鼓励北庄村的党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近日,本报记者专程来到平山县西柏坡北庄村,探访《团结就是力量》当年在这里创作、首演的足迹。

从西柏坡北庄村唱响

记者乘坐高铁来到石家庄,再搭乘石家庄到西柏坡的长途班车,路经平山县城到达西柏坡。一路上,两边的丘陵山路间总能看到中共中央各个机构旧址的指路牌,一队队探访红色圣地的游人穿梭往来于公路两旁。记者在终点站西柏坡景区下车,经人指点又搭乘摩托车转过山路才来到北庄村。村口新竖起的石牌楼上镌刻着北庄村三个字,进村的大道笔直平坦,循着进村的路不远就是村部的院落,一台台挖掘机正在修整村中的各条道路,北庄村一片兴旺繁忙的景象。一队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的探访团来到村部门前,站好队形便激情唱起《团结就是力量》。一行人在副村支书王丹的带领下来到村中的小广场,这里有1941年9月14日,日军屠杀北庄村53位村民的木虎峪惨案纪念碑。广场上,一排临时展板,向造访者讲述着北庄村的历史。

王丹介绍,北庄村是太行山中的一个小山村,位于西柏坡镇的东部。1928年北庄村有了第一名共产党员,他是在山西加入共产党的,回到家乡后发展了一批党员。1935年,西柏坡一带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在北庄村成立的。

王丹说,当年首演《团结就是力量》的那个北庄村,早已在上世纪50年代末修建岗南水库后,被淹没在水下。今天的北庄村是一个搬迁村,而当年看过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歌剧《团结就是力量》的村民也都在这78年的漫长时间里相继离世,想要听到亲历者的口述也已经没有可能了,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

北庄村的历史一直都是北庄村人的骄傲。当年的北庄村就在滹沱河畔,全村种的都是水浇地,真正的鱼米之乡,在平山县有“小粮仓”的美誉,是平山县最富裕的村庄之一。王丹指着一张照片说,这位北庄村的开明乡绅齐学韶是平山县首富,他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常年用自己家的财力支持八路军抗日,曾一次捐献830石粮食给八路军。令人遗憾的是,自从兴建水库搬迁到山上,北庄村离开了河滩的水浇地,从此变成了贫困村。王丹说,北庄村人觉悟高,为了年年泛滥受灾的滹沱河下游人民的幸福,响应政府号召义无反顾地搬到了山上。正是在《团结就是力量》的鼓舞下,北庄村党支部带领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最终在2020年摘掉了贫困帽子,村容村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原是一部小歌剧

大多数人知道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是因为集体活动时总会唱起这首歌。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反饥饿,反内战”一场中,也有《团结就是力量》:“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但其实《团结就是力量》是一部名为《团结就是力量》的小歌剧,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是这部小歌剧终曲部分的合唱曲。

王丹介绍,抗战期间,北庄村是中共平山县政府的办公地,群众基础好。1943年创作演出这部作品的西北战地服务团的艺术家们,在北庄村深入群众体验生活已经多年,《团结就是力量》直接唱出了晋察冀根据地军民的心声,引起了巨大的共鸣。

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由牧虹(赵鸿模)作词、编剧、导演兼演员,卢肃作曲、指挥,二人都是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走出的艺术家。据卢肃回忆,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是为了庆祝“减租减息”运动和平山县参议会选举胜利,在平山县举行的庆祝大会上演出的。当时,接到创作任务后,卢肃和牧虹就在老乡屋后的山坡上,只用了一星期就写出这部小歌剧。剧中,受欺压的租佃劳苦群众在主题歌《团结就是力量》铿锵有力的乐声中对顽固分子开展说理斗争,要求依法讨回公道。主题歌《团结就是力量》集中体现了全剧的深刻思想,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唱出了时代的强音,歌曲迅速飞越北岳的千山万壑,传向苦难祖国的四面八方。不久,在国统区也普遍流行了起来。

胡志明曾指挥越南群众演唱

卢肃在回忆录中说,《团结就是力量》的创作和初演是在1943年夏天,它的确是在抗日歌曲的范围之内。但是,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又突破了一般抗日歌曲的范畴。如:“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自由,向着太阳,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这些词句显然比“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更深了一层。后来这支歌在学生民主运动中广为传唱,是因为它唱出了革命青年的民主要求。卢肃回忆,“解放战争中,我从保卫延安,转到晋察冀鲁豫边区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又从华北地区进军北平城外。在和平解放北平的过程中,有一天我在清华大学突然听到了学生们在唱《团结就是力量》,当时我还不知道这支歌是怎样传到北平的学生中来的。学生也不知道谁是这支歌的作者,据说是北平的学生到了张家口学会了这支歌,在国民党统治区秘密流传的歌篇上也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是这支歌表达了革命青年的心声……《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把人们的斗志、豪情,凝结成了钢铁。”

卢肃说,“这首歌在音乐上,不但有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节奏,而且曲调流畅。不但色彩鲜艳,而且容易上口。虽然是进行曲的风格,却又充分运用了五声音阶的素材,使作品具有浓烈的中华民族的音乐风格。在当时没有电台广播的环境下不胫而走唱响全国,并且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久唱不衰。从解放战争起,《团结就是力量》不但在北平唱,还在重庆唱,在昆明也唱。人们把它当成是一首全国民主运动的战歌,这一切我当时并不知道。直到1950年中国人民唱片厂约请中国儿童剧院录制这支歌时(任虹指挥),才邀我到场说明情况,正式认定它是牧虹和我的作品。在此次录音时,并由我订正了曲谱在秘密流传中形成的讹错。后来,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的《团结就是力量》油印本,邀我来鉴定,发现这个歌本没有作者的姓名,而且歌曲还是印在一本油印的账册里。”这个歌本生动地显示了《团结就是力量》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冒着风险流传的情况。《团结就是力量》还曾在日本的民主音乐运动中传唱,在越南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传唱。据在越南工作过的音乐家安波介绍,胡志明主席就不止一次地指挥群众唱《团结就是力量》。

国家危难时它就会唱响

一曲《团结就是力量》把词作者牧虹和曲作者卢肃两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各自的女儿赵姗姗和卢乔都是1945年出生在延安的,一同在北京育才学校、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是一辈子的闺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卢乔透露,卢肃与牧虹是徐州老乡,虽然一个家境清贫,一个是富家子弟,但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赴延安投身抗战的志向却是相同的。在延安鲁艺他们就是好朋友,牧虹就读于文学系,卢肃就读于音乐系,很快两人便展露出才华。赵姗姗说,父亲牧虹在延安有两件事是他终生难忘的,一个是被评为了模范青年,在表彰大会上毛主席做了著名的《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另一个就是在1939年5月11日鲁艺一周年庆典音乐会上冼星海第一次亲自指挥《黄河大合唱》时,担任了朗诵。

虽然从小就会唱《团结就是力量》,但赵姗姗和卢乔都不知道这是自己父亲的作品。“从小学到中学,我始终都不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父亲也从来没跟我说过。”赵姗姗第一次知道这是父亲的作品还是通过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展览,在展墙上的《团结就是力量》曲谱下面,赵姗姗发现了父亲和卢肃伯伯的名字。“我回家问父亲当年写这首歌时一定非常艰难吧!他说,‘不难!我就是趴在老乡的房顶上,这首歌的歌词20分钟就写好了。卢肃伯伯的曲子也是一挥而就。’”卢乔第一次知道父亲是这首歌的曲作者也已经是在育才学校上高小的时候了,“父亲从来不提这是他写的歌,也不提那些往事,好像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后来父亲年纪大了,渐渐地,他发现这首歌还是挺有作用的。我也注意到,只要是咱们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就会唱这首歌鼓舞士气。比如1998年南方水灾保卫武汉三镇时,中央电视台就播放《团结就是力量》;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北京的老百姓自发跑到天安门广场放声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热血沸腾。近几年,《团结就是力量》的创作和首演地西柏坡北庄村的村民也是在这首歌的鼓舞下,团结一心、努力奋斗、脱贫致富,让人感到特别欣慰。”

如今,每当国家遇到困难时,《团结就是力量》就会唱响,它像战斗号角一般,鼓励人们团结一心战胜困难。一首为“减租减息”而作的抗战歌曲,在每一个时代都能找到它的位置,它成了一首在每个时代都被唱响的“流行曲”,而且从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