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报网首页 > 音乐周报 > 正文

他们为民乐奠定理论高度第九届华乐论坛评选出11位杰出民乐理论评论家

2020-10-21 10:11

音乐周报

记者: 本报记者 孟绮

第九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乐理论评论家评选获奖者合影。

10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新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九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乐理论评论家评选活动在河北廊坊举行。

开幕式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致辞:“每年的华乐论坛都是让人期盼的,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的这次相聚更加让人难以忘怀。为此我们曾多次商议,最后经过各方努力,在疫情好转的当前,华乐论坛如期举办。”

按照华乐论坛布局的整体框架,2020“新绎杯”评选出业内公认的著名理论家和评论家,今年8月10日,“新绎杯”杰出民族音乐理论评论家遴选终审在北京举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聘请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的理论家、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共13位评委,经过严格评选,11位杰出理论评论家获此殊荣。他们是陈泽民、袁静芳、刘再生、江明惇、樊祖荫、李吉提、乔建中、伍国栋、王次炤、项阳、张伯瑜。据悉,这11位理论家和评论家,平均年龄77.5岁。

吴玉霞表示,树立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是时代赋予民乐人的光荣使命,也是华乐论坛的核心主旨。“华乐论坛不仅仅是一次遴选活动,更是一项民乐事业的推动与民乐文化的振兴工程。组委会希望通过华乐论坛共议民族音乐发展大计,让更多的民乐人和民族音乐事业被关注、受尊重。遴选出的11位理论评论家,将通过论坛以各自的学术视角与大家分享他们精彩的学术成果。”

11位获此殊荣的理论家、评论家,除江明惇外,其余10位获奖者均来到现场,按照年龄大小顺序依次上台发言。首先上台的是90岁高龄的陈泽民教授,作为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见证人,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热衷于学术研究,勇于乐于接受新事物。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李景侠教授通过一篇《静水深流——我的老师陈泽民先生》,带领大家走入陈泽民先生的民乐世界。按照华乐论坛1+1研讨模式,每位获奖者上台讲述各自的音乐人生,之后还会有一篇关于获奖者的研究文章进行现场宣读。通过这两篇文章相结合,与会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每一位获奖者为民乐事业、为音乐事业的耕耘与付出。获奖者袁静芳、李吉提、乔建中等,通过自身的故事,告诉大家民族音乐的理论探究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获奖者刘再生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他在会场认真聆听,他说自己要向其他获奖者学习。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主任祁斌斌在现场认真做着笔记,会后追着各位先生合影。“这次评选活动聚焦杰出的民乐理论评论家,这对年轻学者是一种激励。这11位前辈用尽一生的心血进行学术研究,他们就是榜样的力量。”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彭丽每年都会来参加华乐论坛,或许因为同为音乐理论专业,她感触颇深:“中国传统音乐以前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进入专业院校后需要以更加规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前辈们用科学的理念寻找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规律,他们就是基石,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华乐论坛的现场不仅有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更是云集了众多的演奏家。唢呐演奏家王彬林说:“理论家不仅为民族音乐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更为我们民族音乐与国际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对过去的传承、对当下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的延伸,都让人感动。他们从最基础的探究开始,所有文字都在实践的基础上有理有据,他们所受的磨砺都成为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板胡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沈诚表示,理论评论家对于民族音乐的发展所起的推动和影响作用非常大。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到今天,理论家功不可磨。他们透过现象关注本质,探究深层次的业态问题。他们从内心热爱着我们的民族音乐,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有高度、有深度,是他们让演奏家的视野更宽。所以演奏家要关注理论家的研究。”

“音乐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评论,本届华乐论坛将长期在幕后耕耘的理论评论家们请到台前,展现他们的学术理念及其研究成果,在向学者们致敬的同时感悟他们的理论修养,希望激励更多青年才俊投入民族音乐理论评论领域。”吴玉霞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大家互学互鉴的同时,可以碰撞出更多的创作灵感和艺术激情。